眼下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季,前往人才服务中心办理档案代理等业务的人日渐增多。近日,记者从人社局了解到,因档案问题影响工资调整、职称评审、关系调动的事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毕业之后,没有及时对自己的档案进行妥善安置。那么,档案对自己有多重要,又应如何“安放”?针对此类问题,记者采访了人社局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
档案用时方想起,回首不知在何处
“我是去年毕业的,现在找到工作了,才想起到人才服务中心找档案,我自己也说不清档案到底在不在这里。”在人才服务中心,一位毕业生焦急地说:“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忙着很多毕业的事情,忽视了自己的档案调动,还有的学友认为办理人事代理不但麻烦,还得交纳一定费用,感觉‘可办可不办’,便将档案问题放在了脑后。”
也有的毕业生根本不知道档案需要办理人事代理。“我参加工作三年了,一直不知道档案在哪里,更不知道自己的档案还能办人事代理,问学校说有可能给发回原籍了,可是回滨州老家没有找到。”在人才服务中心,一位正在查找档案的往届毕业生说。
在大学生毕业前,高校一般都会进行就业政策的推广,但也有不少高校由于部分学生提前离校等原因,忽略了对学生档案管理常识性问题的普及,加之有些学生对此根本就不在意,造成了目前大中专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一些漏洞。
大多数人都知道人事档案记录了个人经历、学籍、成绩单、奖惩证明、党团材料等,却说不出这些档案究竟有什么用。“我又不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到处应聘找工作,觉得档案有没有无所谓。”一位毕业生如是说。
持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因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很多单位只要求出示身份证,再填一份简历表就可以了,这也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忽略了档案。
而档案“下落不明”的后果之一,便是在一旦需要使用时,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因此而吃亏。比如随工作地的转移需要转出档案时因档案的性质无法接收而影响工作,社会保险得不到有效保证,职称评定、工龄计算等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人事代理“代理”一切人事档案关系
“档案就好比一个毕业生的隐形‘身份证’,每个人从就业到失业,或再就业,直至退休,档案都相伴相随,即使有的单位平时用不到,但最后退休时肯定要用。”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实行毕业生人事代理制度,有利于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人才资源开发,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以人事档案为核心的个人对单位的依附关系,从而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效益。”
“来办理人事代理的大都是大型企业,他们进行的是单位代理。”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人事代理可以由单位办理,也可以由个人办理,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办理人事代理之后,都意味着不必长年‘背着档案’干活了。”据了解,毕业生最好在毕业两年之内持报到证、毕业证和身份证到人力资源市场办理;毕业后单位办理代理的,个人可以不再办理。
据了解,人才服务中心提供的档案代理业务,受益最大的是在中小私营企业打工、流动性强的人员。办理这项业务之后,人在单位工作,档案身份、工龄连续、工资调整、职称评审、党团关系等再不用自己操心,都由人才服务中心代理。
按照相关政策,未就业的或者在本地私企工作的大学生在毕业后,档案会由学校发回生源所在地的人才服务中心。
往年有很多毕业生,因为没有办理人事代理,遇到过很多麻烦,比如到外地工作时单位不接收学生档案,转换工作时社会保险得不到有效保证,报考研究生、公务员时需要的政审材料找不到单位出具证明等。
人事代理的好处是毕业生的档案身份、工龄连续、工资调整、党团关系等都将不用自己操心。
及时办理人事代理,可保证工龄、职称等的完整接续
因档案问题而影响工资调整、工龄计算、工作调动的事情每年都在上演。为此,廊坊正略公司提醒,未就业、流动就业、私有企业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更要关注自己的档案。毕业生择业期内(毕业后两年),可享受应届毕业生的相关政策。但是过了择业期,档案管理的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如果此类毕业生一毕业就在人才中心办理了人事代理,第一年为见习期,满一年后可转正定级,之后评定职称、档案工资调整等,一切按照事业单位政策进行管理。今后一旦进入国家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工作,工龄、职称、保险等可进行完整的接续。
人事代理的程序,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提出申请。(二)提供有关证件。单位可提供法人登记副本、政府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公文或其他能够证明单位资质的有效证件;个人委托,须提供身份证、毕业证、工作证、职称证或其他能够证明个人身份的证件。(三)签订代理合同。合同内容一般包括:双方权利、责任、义务;代理期限、项目、人数;处理双方纠纷的原则、方式、方法;违约处理或调解程序;代理费用及续签合同的方法等等。(四)移交人事档案。按国家有关规定,将委托代理人员的人事档案移交人才服务机构。
|